牧靈關顧

林豪恩先生 - 誰為你哭泣?誰為你抺淚?

講題:誰為你哭泣?誰為你抺淚?  Who Weeps for You? Who Wipes Your Tears?

經文:使徒行傳9章36至43節;詩篇23篇1至6節;啟示錄7章9至17節;約翰福音10章22至30節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5月11日

 

 

一. 兩個復活的故事

今天是母親節,願上主祝福天下母親,給你們上好的福分。祝願天下母親因手中的工而心裡喜悦,並深深知道自己在上主眼中的是美好的。按教會年曆,今日是復活節第四主日,剛才誦讀經課的時候,有沒有留意到與復活相關的兩種狀況呢?

第一種復活狀況記載在經課中的使徒行傳9:36-43。

9:36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臘話就是多加;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9:37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

9:38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裏,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裏去,不要耽延。」

9:39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裏衣外衣給他看。

9:40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9:41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

 

這事件中大比大的復活,用廣東話來說,我們稱為「返生」。好像大比大一樣,死了能夠再次復生,不知道有沒有燃起你的想望呢?如果自己萬一死了,想不想「返生」呢?有沒有期望自己的家人萬一死了,可以「返生」呢?不過,這種「返生」是暫時的,「返生」之後的人,都總有死亡的一日。就算如此,如果真是有「返生」的機會,相信仍然有人渴求的,正如某首舊歌所唱:「再坐一會,但願能再坐一會」,能夠留得住多一刻,總好過立即失去。然而,「返生」在現實中絕無僅有,就算在聖經中都是罕見的特殊個案而不是常態。如果可以有死後立即「返生」的機會,最感到興奮的會是甚麼人呢?相信是那些南征北討的王帝,例如希臘的亞力山大大帝、蒙古的成吉思汗等,他們可以繼續帶兵打仗,征服世界。然而,如果這些南征北討的王帝死了又「返生」,對世界也未必是好事,因為他們會為世界帶來更多殺戮。好像大比大一樣死了又「返生」的復活狀況,保留為特殊個案而不普及化,可能對世界來說並不是壞事。

 

曾經聽過有人說,上帝幫助大比大「返生」,因為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聽來都有道理,因為讓大比大「返生」,總好過讓一個殺人狂魔「返生」。然而,可能還有其他人都「「廣行善事,多施賙濟」,為甚麼不讓他們「返生」呢?因此,對於誰有返生的機會,誰沒有返生的機會,或許我們只能夠說:不知道。

 

相對於類似大比大的暫時「返生」特殊個案,經課中的啟示錄揭示了另一種復活的狀況:

7:9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

7:10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

7:11眾天使都站在寶座和眾長老並四活物的周圍,在寶座前,面伏於地,敬拜上帝,

7:12說: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7:13長老中有一位問我說:「這些穿白衣的是誰?是從哪裏來的?」

7:14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

 

經文中那些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頌讚上帝的人,他們這種復活狀況應該不是暫時的,不會如「返生」一樣再死一次。另外,這種復活狀況也應該不是特殊個案,而是普遍的。啟示錄20:12-13節如此說:

20:12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

20:13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二. 一個哭泣的故事

兩個復活的故事講完了,但今日的題目是「誰為你哭泣?誰為你抺淚?」復活那麼美好,怎會哭泣呢?怎會有眼淚呢?有沒有聽過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如此勸導信徒:

4:13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4:14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

4:17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有復活,有盼望,不用憂傷,因此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如此表達自己對死亡的心聲:

1:21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1: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如果好像保羅所說如此理性和瀟灑,或許真的不用哭泣,不用流淚。不過,大比大的「返生」故事中卻是充滿眼淚的。

9:39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裏衣外衣給他看。

 

其實,在聖經記載中,很多類似的狀況,我們都聽到哭泣聲,看見流淚:

福音書記載耶穌叫管會堂的睚魯的女兒復活的故事,有以下片段:

5:38他們來到管會堂的家裏;耶穌看見那裏亂嚷,並有人大大地哭泣哀號(馬可福音5:38)

 

在拉撒路復活事件中,約翰福音11章如此記載人們和耶穌的反應:

11:33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

11:34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11:35耶穌哭了。

11:36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大比大身邊的眾寡婦為甚麼哭呢?馬利亞和鄉親為甚麼哭呢?耶穌為甚麼哭呢?當場的猶太人講出了事實:「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哭甚麼?有甚麼好哭呢?「係愛呀,哈利!」有人說,愛有多深,痛有多深。當你愛的某個人被帶走時,您會感受到情感上的痛苦,損失越大,悲傷就越強烈。有時縱使相隔多年,想起的時候,仍然會默默流下眼淚。記得讀中學的時候,坐我旁邊的同學常常唱張學友「遙遠的她」這首歌,第二段如此唱:

但這天收到她爸爸的一封信 信裡面說血癌已帶走她

但覺得空虛的心彷彿已僵化 過去事像炮彈心中爆炸

在這半山 這天我悲痛悲痛不已在胡亂說話

夜雨中 似聽到她說

不要相約 縱使分隔 相愛不會害怕

人無覓處 心聲有否偏差

正是讓這愛試出 真與假

遙遠的她 彷彿借風聲跟我話

熱情若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

遙遠的她 不可以再歸家

我在夢裡卻始終祇有她

遙遠的她 可知我心中的說話

熱情並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大比大身邊的婦女哭了,馬利亞哭了,耶穌也哭了。上主是有感情的,上主按祂的形象創造的人類都是有感情的,會悲傷,會與其他人同感共情,哭泣正是人性的表達。有一次,我陪一位親人去醫院見醫生。醫生說,報告顯示你的癌細胞已經擴散,是第四期,根源統計,一般還能存活六至十一個月。當下,每一位在場的家人都流下眼淚。患病者的第一句說話是:「我走咗,你哋算點呀?」如果耶穌在場,可能耶穌都會哭泣。「耶穌哭了」,是聖經對耶穌最親切、最合乎人性的描述。這是你熟識的耶穌形象嗎?

 

或許有人質疑,耶穌知道不久後拉撒路就會復活,有甚麼好哭呢?為甚麼祂不當場教導眾人說:「各位別哭,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我在這裡,記得五餅二魚嗎?記得瞎子得見嗎?記得平靜風浪嗎?三十秒內我要把哀哭變為歡笑!」幸好耶穌不是如此「不吃人間煙火」,不會對人們的感受無動於衷。耶穌哭泣是自然的事,因為祂也是人,哭泣是祂人性的表現。

 

縱使使徒保羅告訴我們離世與基督同在好得無比,而我們也相信我們自己及親友最終都會復活,但在這之前的年日,令我們流下眼淚的事情仍然很多。為失去而流淚,為自己的痛苦而流淚,為別人的痛苦而流淚,為世間的不公不義而流淚。唐代詩人陳子昂為天下蒼生而流淚,他在「登幽州台歌」這詩如此說: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三.一個抺眼淚的教事

人世間如此多眼淚,耶穌基督除了陪我們一同流淚,還可以怎樣呢?啟示錄經課中有抺眼淚這一幕:

7:17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抺眼淚代表甚麼呢?我曾經在特殊學校教書,還記得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被旁邊的同學投訴騷擾,於是我把他的座位移開,搬到一角獨坐。當我繼續上課時,聽到他說:「林Sir,我哭呀,你唔理我呀?我哭,你都唔理我呀?」他直率可愛的表達真令我哭笑不得。為甚麼那麼多年之後我仍然記得這位學生這句說話呢?他教導了我,原來哭是想人「理」,也是需要有人「理」的。最近,我在報章讀到以下這篇報導,標題是「出租淚療師暖男為你抹眼淚」 (香港01):

「小時候哭泣,總有人呵護你,替你抹眼淚。但其實傷心時得到別人愛錫,絕對不是小朋友的專利。日本就有一個網上平台,專門提供一項有趣的服務,就是由帥氣的男生幫女生抹眼淚。女生可以在網上選擇以及預約你們喜歡的「淚療師」,他們就會親身來到你的地方提供服務。淚療師會陪你看傷心電影,待你想哭想宣洩情緒的時候,他們就會拿出手帕,溫柔地為你抹眼淚。」

 

聖經說,為你抺眼淚的是誰呢?正如詩歌「有一位神」所唱,是那位「有權能創造宇宙萬物,也有溫柔雙手安慰受傷靈魂」的上帝。有沒有留意今天經段經課都描述上帝是一位照顧我們的牧者呢?

詩篇23: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約翰福音10: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

在啟示錄中,這位牧者雖然自己成為被宰的羔羊,但仍然沒有放下牧養我們:

7:17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正如詩篇23所說,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青草地、溪水旁,但也有死蔭的幽谷;有朋友,但也有敵人。令人哭泣的情況多的是,連耶穌基督也哭了。在我們仍然會哭泣的日子,詩人說上帝「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耶穌基督保證「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直至有一天,「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