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絕望中的希望 Hope in Despair
經課:哈巴谷書1章1至6節、12至13節;2章4節;3章16至19節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8月17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
有沒有這種經驗:你求神某件事,當神應允後,你又後悔?有人求神賜他一位太太,神應允了,結婚兩個禮拜後,便後悔了。又或者,你牙痛,求神讓你永遠不再有牙痛。對神而言,這簡單不過,轉眼間,你的所有牙齒都消失了。即時,你便會後悔。這些故事教訓我們,不要亂祈禱。
先知哈巴谷,求神懲治人間的不義,神應允,但他很快便後悔了。
今日,我們一起讀哈巴谷書。
哈巴谷書1:1-4
哈1:1 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哈巴谷的申訴)
哈1:2 他說: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哀歌的語調】
哈1:3 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
【先知看見社會的崩壞】
哈1:4 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
第2節原文開頭的字,其實是「要到幾時」。先知叫救命,大聲呼喊「暴力」。他問:要叫多久,神才解救呢?我們看到,先知是一個渴望正義的人。
第3節原文開頭的字,是「為何?」「為什麼?」先知問:神為什麼讓他看見這麼多的罪孽、奸惡、毀滅、強暴、爭端、相鬥的事?這些事,光天化日之下,人人看到,神也必看到。但神,為何沒有作為?
律法鬆弛,公理不張,惡人圍著義人,全無道理可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在猶大國崩潰前夕,猶大社會就是這樣子。
神,你到底理不理這個世界?很多人常常問這類問題。
哈巴谷書1:5-6
(耶和華的回答)
哈1:5 耶和華說:你們要向列國中觀看,大大驚奇;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講你都唔信】
哈1:6 我必興起迦勒底人(即巴比倫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神將興起巴比倫人懲罰猶大】
第5節原文開頭的字,是「觀」。之前,哈巴谷問個天,天有無眼?現在,神叫哈巴谷看。看什麼?看看:
一,神真的存在,有所作為,祂將懲治不義,你們用心看。
二,萬國在神手中,祂可隨意調動任何民族,包括猶大的敵人巴比倫人(巴比倫即現時的伊拉克),去成就祂的旨意。
三,如此,顯明耶和華不單是猶大國的神明,更是萬國的神明,是天地間的主宰,祂引導著歷史的變局。國際大變局未發生前,猶大人的信仰相對單純,他們相信耶和華保護著他們的民族與領土。耶和華和他們打交道,與其他民族關係不大。但在國際大變局中,猶大人的視野也開濶了,他們看到:耶和華原來不單是猶大的神,事實上也是巴比倫的神。祂是萬國之神。有這種信仰,是很重要的。當後來他們被擄去巴比倫時,他們才不會覺得那是沒有耶和華之異域。耶和華是萬國之主,處處都在。神不單是一時、一地、一形勢的主,神是萬有的主。祂賜福給猶大人,也降禍給犯罪的猶大人。
四,神興起「巴比倫人」,就是那些殘忍暴躁之民,去懲罰猶大國的不義。神不是沒有行動的,不過,祂有祂自己的行動方式。這些方式,在人看來,可能是難以理解的。
哈巴谷呼求神處理一下猶大社會的邪惡,怎知神使用殘暴不仁的大惡人巴比倫來滅猶大國。神聽了哈巴谷的祈禱,很可能,哈巴谷即時便後悔了。我叫你打一下那個頑皮仔,無叫你打死他。哈巴谷想都想不到,神一動手,猶大國便亡國了。他可能後悔,求神主持正義。所以,不要隨便求,有時,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先要經過某些意想不到的過程。
哈巴谷書1:12-13
(哈巴谷的申訴)
哈1:12 耶和華—我的上帝,我的聖者啊,你不是從亙古而有嗎?我們必不致死。耶和華啊,你派定他為要刑罰人;磐石啊,你設立他為要懲治人。
哈1:13 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行詭詐的,你為何看著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
哈巴谷書1:12的翻譯及解釋,在學術上爭議非常大。我作出以下的理解:由於1:12的開頭及1:13整句是問句,1:12的下半句最好理解為問句。於是,1:12的意思是:「耶和華—我的上帝,我的聖者啊,你不是從亙古而有嗎?在你的旨意下,我們今次要死(滅亡)了嗎?耶和華啊,你真的派定他(巴比倫人)來刑罰我們嗎?磐石啊,你真的設立他(巴比倫人)來懲治我們嗎?」言下之意,是問神祂是否來真的,以巴比倫人懲罰猶大,這是神不再改變的旨意嗎?
然後,哈巴谷又投訴,他訴之於神的聖潔,神怎能用比猶大更不如的巴比倫去審判猶大國呢?打個比喻:神用公正的法官去懲治犯罪的猶大,是合理的;但神用像黑社會般的巴比倫人來懲治猶大,就不合理了。這違反神的聖潔。猶大人的生活又不義又暴力,對,但巴比倫入侵時,生靈塗炭,其不義與暴力,何止百倍。這違反神的公義。面對猶大的罪惡,先知渴望「變」。但當這「變」看來變得更罪惡時,先知很疑惑。
我們像哈巴谷,在歷史的迷宮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我們有時不明白神為何看來毫無反應,有時不明白歷史的變局為何是這樣,有時更不明白歷史好像變得越來越差。神還在掌權嗎?神是正義的嗎?歷史還有全盤意義的嗎?
哈巴谷書2:4
(耶和華的回答)
哈2:4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因保羅神學的緣故,「義人必因信得生」這金句,變成了基督教的核心信仰。經過簡化後,變成了「信耶穌,上天堂」。
但在哈巴谷書這裡,「義人因信得生」是神用來回答哈巴谷的歷史正義問題的。神用巴比倫去懲罰猶大,不表示巴比倫是正義的。這裡,對巴比倫的描繪是「自高自大,心不正直」。由於巴比倫在成為帝國的過程中,「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故此,神又會興起波斯(即現今的伊朗)來取代它。當波斯興起時,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大人,便能回歸,重建家園,重整信仰,如此,墮落的民族才能重生。歷史的過程是很混亂的,誰義誰不義,很難說得明白。歷史是否向著終極美善的方向發展,一時間也看不清楚。就在這歷史的混亂局面裡,神說:「惟義人因信得生」。在歷史的黑洞裡,這是一條救生索,抓住它,沿著它走,就能走出迷霧。
「義人因信得生」講兩方面的事情。
一,這「信」,首要講的,不是人的信,而是神的信實(faithfulness)。所謂「信實」,就是「一諾千金,講了便是」的永不失信。在歷史過程中,混亂非常,唯一恆常的,是神對祂的子民的承諾。神愛我們,甚至犧牲祂自己,也不會放棄我們。要死的話,祂自己去死,只望救我們得到生命。在迷茫中,我們能靠的,就是神的承諾、神的信實。
二,這「信」,當然也牽涉我們對神的信任。神有承諾,我們信任祂,這就構成「約」的關連。這當然不是現代社會的「契約」(contract),而是生死相繫的「盟約」(covenant)。契約是很易解除的,盟約卻是以性命相許的。神將生命送贈給我們,我們將生命交付給祂,惟義人因這互信的盟約而得生,這就是我們走出歷史迷霧的救生索。
歷史過程中,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地方,哈巴谷發出疑問、作出申訴。神的回答是:「惟義人因信得生。」神希望我們相信祂,相信祂對我們的愛,相信祂主宰著歷史的前進。在這信任中,我們要活出生命應有的「義」。倚靠神的應許,自己也努力活出美善,這才能令我們走出歷史的迷茫。
哈巴谷其實與神很親近,能與神對話,一問一答。這一問一答,在先知中,也是少有的。最後,他大徹大悟,悟到穿越歷史迷霧的信念。
哈巴谷書3:16-19
哈3:16 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腳在戰抖)。【聽到神定意審判猶大,想到家破人亡,先知整個人由頭到腳在顫動。】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大難之日既定,只能默然等這日的到來。】
哈3:17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哈3:18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哈3:19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先知不是阿Q,不是說死到臨頭也算是勝利,他知道猶大民族要面臨的災劫時,他苦不堪言,戰慄不已。但他仍能講出一段充滿希望的話,在我看來,這段話展現出最高級的信仰人格,憑著對神的信任,在全無希望的絕境中,言說希望。希望不建基於環境的好壞,只建基於神的應許與恩典。哈巴谷,竟然在深不見底的黑暗中,相信光明的存在。這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我好喜歡哈巴谷這段話,這段話充分表達什麼叫做信任神,和因著這信任而生起的盼望。我再讀這段話。哈巴谷說:
哈3:17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哈3:18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什麼也沒有了,真的一無所有了。用我們的講法是:錢沒有了,名譽沒有了,地位沒有了,前途沒有了,夢想沒有了,任何叫人生存下去的意義都沒有了。就在這一無所有的光景裡,哈巴谷說:
這現實的絕境不能成為我的牢籠;
這絕望的現實不能蒙蔽我的眼睛叫我看不到仁愛的上帝;
苦難並不是上帝,它不能在我身上有絕對的話事權;
無邊的苦楚並不能取消喜樂的理由;
不義者的勝利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
在看似封死了的前路仍有測不透的將來。
在這無盡的黑夜中,先知以信心,信任神救贖的承諾。他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看來一無所有的絕望世界中,看到神應許的希望,充滿人間。神的光明比一切黑暗的力量大,故此,我們仍有喜樂的理由。在絕望中,先知因信仰神而拒絕絕望。當人人都因困境而質問上帝時,先知因信任上帝而質問這困境。哈巴谷說:雖然現實的絕望是真的,然而,我仍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哈巴谷最後的話:
哈3:19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好明顯,哈巴谷的信息,已成為猶大信仰禮儀的一部分】
「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經文引自撒母耳記下22:34及詩篇18:33,看來是常用的意象,代表得到力量和救贖。
好在世上有哈巴谷這種人,懷著對神的信心,拒絕絕望。他激勵了後來亡國被擄的人,在歷史的黑暗長夜裡,仍然堅持那暫時未能看見的希望。
我們需要更多人,在黑夜中,相信光明的來臨。
深願各位弟兄姊妹,在絕望裡,相信上帝,保持希望。
願神祝福你們。
願榮耀歸予聖父、聖子、聖靈。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