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葉菁華教授 - 直起腰來

講題:直起腰來    Stood Up Straight

經課:路加福音13章10至17節

講員:葉菁華教授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8月24日

 

 

  1. 第一頁:經文場景——十八年無法直起腰來
    1. 有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
      1. 在香港街頭,有時見到老婦人彎曲著腰,拖著一竹籃的廢紙皮……
    2. 十八年——足夠讓一個嬰孩長大進入中大。她每一步行走,看見的不是前方,而是腳下。這是疾病帶來的綑綁,她完全無可奈何。
      1. 身體的痛楚:脊椎的壓力、肌肉的僵硬、每一步的艱難
      2. 社交的隔離:在注重eye contact的文化中永遠處於劣勢
      3. 敬拜的諷刺:在讚美上帝的地方,卻無法抬頭仰望
    3. 即使無法「直起腰來」敬拜,她仍然堅持來到會堂。
      1. 像許多坐在這禮拜堂的人:即使生活壓彎了我們,我們仍然來尋求。
      2. 會堂裡的其他人已經習慣她的存在,視而不見(粵語:「當佢無到」)。即使有人願意關心,但也愛莫能助。

 

  1. 第二頁:我們的處境——現代生活中的彎腰者
    1. 今天,我們身邊充滿了無法「直起腰來」的人。彎腰可能是物理姿勢,更可能是生命狀態。
      1. 照顧重擔下的彎腰
        1. Caregivers of long-term patients
        2. 工作已疲於奔命,回家更要照顧中風、失智症等長期病患以至不能自理的家人
        3. burnout
      2. 學術壓力下的彎腰
        1. 申請research grants 多次不成功
        2. “Up or out” (升級或出局)制度下tenure/substantiation review 的焦慮
      3. 職場焦慮下的彎腰
        1. 常要為五斗米折腰,說些不想說的話,做些不想做的事情
        2. 劇烈競爭環境下擔心飯碗不保
        3. 拼搏精神下長期超時工作;996(中國內地)
      4. 情緒病下的彎腰
        1. 香港很多人患有抑鬱症等情緒病;中大學生也不少
        2. 有depression患者形容是整個人被invisible weight(無形重量)壓著
    2. 這些現代的「彎腰者」和經文中的女人一樣:不是不想「直起腰來」,是真的不能。他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建議「要堅強」、「要有信心」、「要正能量」,而是明白、關懷、醫治

 

  1. 第三頁:恩典介入——耶穌使人直起腰來
    1. 耶穌的行動
      1. 看見(seeing):耶穌看見
        1. 其他人視而不見,耶穌看到她,感受到她的困境
        2. 上帝永遠是subject,祂採取主動;女人沒有祈求,其他人沒有代求
        3. 恩典、意想不到
        4. 留意:這段經文之後,耶穌以芥菜種和麵酵比喻天國
      2. 呼喚(calling):叫她過來
        1. 耶穌主動邀請她從邊緣到中心
        2. 這個行動本身已能恢復尊嚴
      3. 宣告(declaring):對她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
        1. 不是未來的應許,而是現在的現實。釋放已經成就,只需要接受。
      4. 觸摸(touching):於是用兩隻手按著她
        1. 在一個視她為不潔的文化中,耶穌用身體接觸,表達接納,進一步醫治
    2. 行動的結果
      1. 她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上帝。
        1. 十八年的扭曲在瞬間被醫治後,她第一個行動就是敬拜。
      2. 會堂主管抗議(13:14):管會堂的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就氣忿忿地對眾人說:「有六日應當做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
        1. 留意:他對群眾說話,不敢直接對耶穌
        2. 為何如此忿怒?因為耶穌犯規、犯法;違反既定程序
        3. 他關心什麼?醫治的適當時間表、宗教團體的秩序。
      3. 耶穌揭露他偽善,雙重標準:你們會為牲畜解綁喝水,卻不為人類解綁
        1. 主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她的綁嗎?」
        2. 留意:牛驢牲畜的脊骨橫向,人的脊骨直向
        3. 安息日不工作,是為釋放人(暫停勞碌),不是為規管人
        4. 安息日是為人而設,人不是為安息日而設
        5. 「亞伯拉罕的後裔」:回復和肯定她在社會和歷史中的身份地位

 

  1. 第四頁:我們的回應——在現實處境中直起腰來
    1. 基督今天仍在我們中間使人「直起腰來」。祂深知我們的無能為力,帶來的不是建議,而是醫治的大能。
    2. 給照顧重擔下的彎腰者
      1. 對那些工作已筋疲力盡,回家還要照顧中風、失智症家人的caregivers,耶穌的「看見」(13:12)帶來深深的安慰。祂看見你犧牲所有personal time,看見你的眼淚和疲憊。
      2. 當burnout使你無法「直起腰來」,記得:這女人在會堂18年,神沒有忘記她。你的忍耐和愛心,天父都記念,並願意你脫離綑綁。
      3. 教會群體可作甚麼回應?
    3. 給學術壓力下的彎腰者
      1. 對那些research grants屢次被拒、面對 "up or out" 焦慮的學者,上帝看見你。你的價值不取決於funding success rate或tenure review的結果。
      2. 學生的愛戴、同事的欣賞,可能經歷上帝
      3. 甚至離開,可會是另類的釋放?
    4. 給職場焦慮者
      1. 對那些為五斗米折腰、在996文化中透不過氣的人,耶穌看見你,呼喚你過來,宣告你得釋放。
        1.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 明白和接納你
      3. 耶穌也挑戰扭曲的系統。牛驢在安息日都能得釋放,何況按上帝形象所造的人?
      4. 教會群體如何與職場「打工仔」同行?
        1. 叫他們「返教會」?抑或提供另類聚會?
        2. 在工作中找尋意義?抑或與他們一起唱哀歌(lamentations)
    5. 給情緒病患者
      1. 不是講正能量,而是實際的同在、接觸
      2. 他的醫治未必是立刻,但繼續醫治
      3. 教會作為醫治的群體
    6. 群體的呼召
      1. 「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13:17)
      2. 當一個人「直起腰來」,整個群體都喜樂。我們是否如此?
      3. 教會群體有否無意中為人帶來綑綁?
      4. 教會群體(基督的身體)是否成為上帝的恩典的出口,使人直起腰來?
      5. 基督在那裡?
    7. 個人的呼召
      1. 開放自己,相信神跡(不一定是超自然,而是神的足跡)
      2. 上帝採取主動,祂看見你
      3. 承認無力
      4. 接受醫治、轉化
      5. 等待天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