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林豪恩先生 - 時不利兮

講題:時不利兮 In Bad Times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8月13日

 

一. 引言

十七歲的時候,你在做甚麼呢?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死亡的時候呢?剛才誦讀的舊約,有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名叫約瑟。就在十七歲的時候,他的十個哥哥密謀要殺死他。這件事令人想起秀茂坪童黨燒屍案,當年有一位與約瑟差不多年幾的16歲男孩被謀殺。

 

案發在1997年,當時我仍住在秀茂坪,距離案發現場約800米。16歲少年陸志偉和另外15名年齡介乎14至17歲的少年男女經常一齊玩耍,一齊出入,因此被稱為童黨。5月14日晚上,陸志偉被他的朋友殺死。相隔幾千年的兩件事件都有殺機,後者果真成為了謀殺案,前者則變化為企圖謀殺案,是甚麼做成這分別呢?兩個處境都動了殺機,群情洶湧,可謂大勢已去,大局已定,局中的個別人可以有甚麼反應呢?個別人的反應有甚麼效果呢?

 

二. 積怨的背景

第一:約瑟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

37:2約瑟十七歲與他哥哥們一同牧羊。他是個童子,與他父親的妾辟拉、悉帕的兒子們常在一處。約瑟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

 

第二: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

37:3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給約瑟做了一件彩衣。

37:4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

 

第三: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嗎?

37:5約瑟做了一夢,告訴他哥哥們,他們就越發恨他。

37:6約瑟對他們說:「請聽我所做的夢:

37:7我們在田裏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

37:8他的哥哥們回答說:「難道你真要作我們的王嗎?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嗎?」他們就因為他的夢和他的話越發恨他。

 

秀茂坪童黨經常聚集在任職清潔工人的輕度智障男子陳木清的住所,陳木清經常遭到童黨欺負,陸志偉勸他報警求助,童黨認為陸志偉出賣他們,被童黨視為背叛者。

 

三. 殺機

37:13以色列對約瑟說:「你哥哥們不是在示劍放羊嗎?你來,我要打發你往他們那裏去。」約瑟說:「我在這裏。」

37:14以色列說:「你去看看你哥哥們平安不平安,群羊平安不平安,就回來報信給我」;於是打發他出希伯崙谷,他就往示劍去了。

37:15有人遇見他在田野走迷了路,就問他說:「你找甚麼?」

37:16他說:「我找我的哥哥們,求你告訴我,他們在何處放羊。」

37:17那人說:「他們已經走了,我聽見他們說要往多坍去。」約瑟就去追趕他哥哥們,遇見他們在多坍。

37:18他們遠遠地看見他,趁他還沒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

 

1997年5月14日晚上,各被告以陳木清的名義誘騙陸志偉到陳木清的住所,陸志偉到達現場後隨即被各被告輪流拳打腳踢,以鐵通、摺椅等武器毆打陸志偉,並強迫他吃煙頭、倒豎蔥用頭撞地、撞牆、墊櫈底、昏倒後淋凍水等。。。。。。陸志偉被打至奄奄一息。。。。。。失救致死。當天凌晨時分,童黨成員將陸志偉的屍體放進紙皮箱,運到馬路斜對面空置待拆的第32座放火燒屍,並向屍體潑硫酸使容貌更難辨認,眾人離開後再度返回燒屍現場,發現屍體仍然未被燒盡,於是再度放火燒屍,然後用垃圾膠袋裝好死者骨灰拋棄到垃圾站。

 

四. 集體殺人案中的個人反應

14人認為死者背叛他們,敵愾同仇,誓要教訓死者,但對於是否要致對方於死地,到底有沒有人有其他想法的呢?如果有不同想法,在群情洶湧之下,如何自處呢?在毆打的整個晚上,現場的那14個人,到底有沒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呢?如果有,在似乎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可以怎樣呢?

 

回望謀殺約瑟的案件,十位兄長都被約瑟向父親揭發惡行,或許因此都受過父親的責罰;十位兄長都見到父親對約瑟偏心,敵愾同仇;十位兄長都受不了約瑟的自視過人,對約瑟的反感和恨意已經把十兄弟連成一綫。十兄弟出去放牧的日子,聲討約瑟可能已經是大家的共同話題。無論是認真,還是發洩,大家都已經有共識,就是要把約瑟除之而後快。

 

37:19彼此說:「你看!那做夢的來了。

37:20來吧!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裏,就說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

 

看來他們比秀茂坪童黨更有計劃,已經設計好處理屍體的方法。

 

敵愾同仇、群情洶湧的氣氛之下,置身其中的人的言論很容易被激化,說話和行動都會越演越烈。在這樣激烈高昂的群體行動之中,每一個人都衷心地認同行動的嗎?每一個人都義無反顧地去執行嗎?在秀茂坪童黨案中,有一個人提早離開現場,在受害人垂死沒有再予以毆打。另一個人的律師代表求情時指出,被告本來是好女孩,受男朋友影響才犯下此案,案法時曾經阻止其他被告毆打死者。雖然這些個別反應都未能改變結局,但卻令人看見在瘋狂的群體行動中的個體並不是鐵餅一塊。或許言詞上贊同,但若真的化為行動,仍然會有不同的回應。

 

眾兄弟已經計劃好了如何殺人滅屍,這個時候,大哥呂便出聲了:

37:21呂便聽見了,說:「我們不可害他的性命」;

37:22又說:「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丟在這野地的坑裏,不可下手害他。」

 

作者告訴讀者,「呂便的意思是要救他脫離他們的手,把他歸還他的父親。」可能有讀者認為這位大哥太過軟弱,作為大哥,既然不同意殺死約瑟,為甚麼不斥責弟弟們的行動?為甚麼不撥亂反正?既然想救約瑟,為甚麼不放他回家,反而建議「把他丟在這野地的坑裏」?這些質問都是合理的,只是事情就是如此進行。縱使呂便大哥的回應沒有徹底解救約瑟,但就是因為他的回應,拖延了約瑟的死亡時間,把約瑟的生命存留多一刻。

 

37:23約瑟到了他哥哥們那裏,他們就剝了他的外衣,就是他穿的那件彩衣,

37:24把他丟在坑裏;那坑是空的,裏頭沒有水。

 

把約瑟的性命存多多一刻會有甚麼事情發生,之後如何,或許呂便自己都未想得到。

 

37:25他們坐下吃飯

 

吃飯的時候,大家或許仍然在言語上嘲諷約瑟,以洩累積多年的憤怒。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呂便心裏應該有點焦急,腦海中不斷思索,下一步可以怎樣。原來,不只他一個人在思索,還有另一個人似乎也是飯不知味,他雖然在和大家一齊食飯,但卻是眼看四方,似乎在搜索甚麼似的。終於,給他看見了:

 

37:25舉目觀看,見有一夥米甸的以實瑪利人從基列來,用駱駝馱著香料、乳香、沒藥,要帶下埃及去。

37:26猶大對眾弟兄說:「我們殺我們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甚麼益處呢?

37:27我們不如將他賣給以實瑪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骨肉。」眾弟兄就聽從了他。

以實瑪利人商隊的出現,給猶大製造了機會,讓他找到替代殺死約瑟的行動。然而,讀者可能會質疑,如果猶大真的如此重視兄弟情,為甚麼不對兄弟們曉以大義呢?為甚麼不幫助大家和好呢?這些問題也是合理的,但事情就是如此發展下去。

 

37:28有些米甸的商人從那裏經過,哥哥們就把約瑟從坑裏拉上來,講定二十舍客勒銀子,把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他們就把約瑟帶到埃及去了。

 

五. 總結:時不利兮,或許只能見步行步

時不利兮,古有項羽拼死一戰,玉石俱焚;秀茂坪童黨案中無人能夠阻止慘案發生,所有人都悲劇收場;約瑟謀殺案卻被化解為企圖謀殺案,雖然被賣去埃及為奴,前途不明,生死未卜,但最低限度約瑟沒有在那一刻被殺死。生命仍然存留,就仍然有可能性。或者讀者仍然困惑不解,呂便和猶大既然想救約瑟,為甚麼不救到底呢?或者,在那種一面倒激烈高昂的氣氛之下,呂便和猶大只能見到行步,阻止約瑟死在兄弟手上,但同時也未有辦法化解大家對約瑟的恨意,未有辦法化解大家要約瑟消失的躁動。這個絕對不是美好的故事,也沒有甚麼榜樣值得仿傚。說到底,謀殺案怎樣說也是罪惡,約瑟後來的成就,絕對不可以合理他謀殺的罪惡。罪惡無處不在,跨越時空,跨越地域,有時收歛一點,有時猖狂,或者讀者可以藉著這個故事思考如何在罪惡的環境之中自處,如何能夠令邪惡不那麼猖獗。

 

這不是故事的結束,可以說只是故事的開始。在這個企圖謀殺的片段中,讀者看不見上帝,上帝似乎隱藏了。37章以約瑟的父親喪子之痛作結,38章耶和華這個名字出了,同時,劇情也出現了猶大連喪兩子,在那一刻,或者猶太終於體會到父親喪子之痛的滋味。39章開始是約瑟的故事,故事開首作者就強調「耶和華與他同在」。在接下來約瑟的故事中,讀者可以看見上帝在約瑟生命中的工作。

 

有時,或許我們感到時不利兮,但希望我們不要把這作為故事的結束,讓故事繼續發展下去。有時,我們未必能夠看見上帝的介入,然而,有一天上帝會顯現他的工作給我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