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Dr. TANG Sui Keung - Who will Win?

 

講題:天地間的一場豪賭 Who will Win?

經文:約伯記1章1至22節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10月15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

 

  我已經講完五經及歷史書,今日,我們來到基督教聖經「詩歌智慧書」的部分。「詩歌智慧書」以《約伯記》開首,這是一卷典型的智慧文學。未講約伯記前,讓我分享一下智慧文學的特點。智慧文學不同我們之前看的五經及歷史書,五經及歷史書重視神與祂的子民的立約,重視神的應許,重視神的救贖。在智慧文學裡,以上這些典型的信仰元素都沒有了,而訴之人類的智慧,叫人用心探討這個生活世界的客觀現象,叫人明白自己在這生活世界裡當盡的本分,當然,這是叫人謙虛下來,明白自己的有限,好面對真正無限的上帝。

 

  舉個例子,讓大家明白現在要說的「智慧文學」與我們習慣的「救贖文學」的分別。若你在埃及做奴隸,天天苦不堪言,天天祈求神解救,在「救贖文學」裡,神會聽禱告,神會派摩西來解救,會有神蹟,紅海會分開,你會得到自由。但在「智慧文學」裡,你當然可以祈禱,但不要期望神蹟會發生。「智慧文學」會教你,在埃及做奴隸的生存智慧,如:不要埋怨,因為埋怨後你仍是要做奴隸的。不要對管工口出惡言,禍從口出,之後你會做得更辛苦。要勤力一點,若因此得讚賞,你可能會輕省一點,但世事也不一定如此的,可能你越勤力,做得越多。你要做的事,要用心做。但之後的結果,你是預計不到的。你要明白,人生有種種限制,知道你自己不是神,要懂得敬畏真正的神。

 

  再舉個例子,若一個人患絕症,在「救贖文學」裡,他通常首先是認罪,因為按照「約的神學」,不聽從神的吩咐,會帶來禍患。認罪後,祈求神蹟醫治,因為神救贖受苦的人。但「智慧文學」會告訴你,患絕症的人要快一些找醫生。若他找一個壞醫生去醫,那是他愚昧。若他找一個好醫生去醫,那是他有智慧。若他無錢找一個好醫生,則他要反省:為何平時他不好好賺錢?為何他不買一份好的保險?他若說:我已經很勤力工作,奈何很多地方仍不及人,故賺不到多少錢?「智慧文學」會說:世界就是這樣的,你只能接受生命的限制。在這限制下,請不要胡作非為,因這終究是無智慧的,要好好敬畏神。基督徒很習慣「救贖文學」,較不明白「智慧文學」。主耶穌說:「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這是典型的「智慧文學」。不會因為一個人壞,太陽便不照他的。若這壞人後來做了很多壞事,我們也不能怪責神為何做一個會照壞人的太陽。神造了太陽,它照好人壞人,太陽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絕不會因你嫉惡如仇的想法改變。智慧文學,要我們放下神必然會介入而顯神蹟的那種「救贖思考」,而要我們真切地、智慧地面對這蒼茫世界,腳踏實地的努力前行。在這裡,能依賴的,是人生的常理;生活要求的,是我們當盡的責任;在這一切背後,是敬畏神的心。

 

  明白了「智慧文學」的基本特徵後,我們進入約伯記的經文裡了。

 

  今日的講道經文:約伯記1:1-22

1:1 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

1:2 他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按:數字加起來是「十」,有圓滿的意思〕

1:3 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

1:4 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裏設擺筵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姊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

1:5 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上帝。」約伯常常這樣行。

 

  故事的主角是約伯,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這是他的人格素質,在宗教敬虔上、在倫理操守上,他都無可指摘。接著,便講他的外在際遇,他有圓滿的兒女群,有豐足的家業,在東方人中他為至幸福的人。他的兒女關係和諧,約伯作為一家之長,守護著家族的敬虔。他德福兼備,無人能及。這樣的生活,能永無止盡地延續下去,你說多好!

 

1:6 有一天,上帝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

1:7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哪裏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

1:8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

1:9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

1:10 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

1:11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1:12 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

 

  在天上,有上帝主持的會議,這是古代近東文化常有的畫面。經文說:「撒但也來在其中」。關於撒但,在這裡,只是扮演一個小人物的角色。有學者說,「撒但」這名字的字根,意思是「走來走去」。他走來走去幹什麼?他收集人類的情報,向上帝匯報。在這裡,撒但不是後來的大魔王,這觀念還未發展出來,他只是小小的情報員而已。這個撒但,只是上帝之下的其中一個小被造物。他要向上帝負責。上帝發問,他就要回答。他想做的事,若沒有上帝允許,也不能亂來。其實,無論是那時的小情報員撒但,抑或是今日的大魔王撒但,他的角色,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動。他不是主,也不是為所欲為的。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在這裡,上帝重複第1節對約伯的讚許,約伯真是倫理上、敬虔上無可指摘的人。上帝問情報員撒但,你的情報如何?

 

1:9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

 

  不知是否出於撒但的妒忌,抑或出於撒但對人性觀察得夠深入,他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宗教問題。人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人相信神,不可能背後沒有原因!約伯的敬虔,與他世上的福樂,一定有關連!人的敬虔,到頭來是否只是一種利益的盤算?若拿走約伯的福樂,他還會相信神嗎?拿走多少,他才不再相信呢?有時,我會問學生(當然,這純粹只是用於刺激他們思考的),若沒有天堂,你們還會不會信耶穌?信上帝這回事,到底有多少是因為得到福樂?我們著眼上帝,抑或只是著眼福樂?我們終極追求的,是上帝,抑或福報?撒但真是一個利害的宗教哲學家。

 

1:11 撒但對上帝說:「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在這裡,撒但「大」上帝:「你這個世上最完美的敬虔者,若失去一切世上的福樂,必當著你面咒罵你。」

 

  上帝如何接招呢?上帝能如何接招呢?

 

  上帝剛剛才讚約伯是世上最完美的敬虔者,難道上帝信不過他嗎?若上帝拒絕撒但的測試,即是連最敬虔的人,上帝都信不過,那上帝還有希望嗎?你想想:若你認為有一個人,是你世上最好的朋友,十世難求。有人挑戰你說:「你敢不敢打賭,用十萬元就能叫他出賣你?」你會怎說呢?十萬元,你當然敢賭這一局。若這人又說:「你敢不敢打賭,用一億元就能叫他出賣你?」一億元,你還敢賭嗎?十億元呢?你還能信任你的最好朋友嗎?我們可能收手了。上帝又如何呢?祂能信任祂的朋友約伯嗎?撒但「曬冷」了,上帝呢?好驚訝,上帝都「曬冷」了。上帝接受了天地間的這場豪賭。祂選擇相信人。若世上最敬虔的人都信不過,這世間還有希望嗎?我們常常說,信仰是人選擇相信神,但事實是,信仰是神選擇相信人。若神根本不相信人,這個世界轉眼間便消失了。

 

  以上的情節,是「日光之上」的事,是「天界」的事,對人類來說,這是隱秘的。苦難問題,終究是理性不可解的。對於活在「日光之下」的人類來說,我們知道的、面對的,就是當下的現實。這殘酷的現實人生,就其隱秘的意義而言,是人向天地萬物表明:是上帝對,抑或是撒但對?人活在世上,到底是否只是為了物質的富貴?抑或,就算沒有了物質的富貴,我們仍然能在上帝那裡找到存在的意義?令我常常心靈震動的是:上帝竟然這樣大膽,信任我們!

 

  「日光之上」的事,對人是隱秘的。約伯能見到的,是「日光之下」的事情。

 

1:13 有一天,約伯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裏吃飯喝酒,

1:14 有報信的來見約伯,說:「牛正耕地,驢在旁邊吃草,

1:15 示巴人忽然闖來,把牲畜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1:16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上帝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1:17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1:18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你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裏吃飯喝酒,

1:19 不料,有狂風從曠野颳來,擊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們就都死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這就是真實的人間。

 

  一浪緊接一浪的災難。先是人禍(示巴人來搶掠)、跟著是天火(應是閃電)、接著是人禍(迦勒底人來搶掠)、再接著是暴風。人間的悲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近來,我們見到暴風的威力。在電視上,我們也見到人禍帶來的悲慘。在以色列,一群人在音樂會裡唱歌跳舞,轉瞬間,子彈橫飛,下一刻,家人已永別、家園已被毀。這就是約伯的經驗,苦難來時,根本來不及思考,痛苦得無可言喻。

 

  賭局來到這裡,撒但這樣出牌,看來,他已穩操勝券。在如此苦難的人間,人還能相信神嗎?

1:20 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

1:21 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1:22 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上帝為愚妄(或譯:也沒有埋怨上帝)。

 

  難以置信、真難以置信,約伯接受一切現實,現實就是這樣的。我空空而來,也必空空而去。生命本來就是這樣的。我擁有的東西,是神賜予的,我無權也無法永遠擁有。我失去了這些東西,這是神收回,我無權也無法拒絕。人生在世,本是如此。這就是「智慧文學」的特質。世事本來如此,不按我們主觀意志改變。你接受也好,你不接受也好,都要學曉放手。在這之上,約伯仍不犯罪,仍不埋怨上帝,仍稱頌上帝,仍堅持世上的大苦不阻礙人對神的敬畏。在深深的苦難裡,約伯堅持,人生終歸是有意義的、美善是存在的、上帝是可信賴的。

 

  看著這一幕,我不知上帝會如何想?

 

  或許,祂也驚訝,一個人竟然能忠誠到這個程度。其實,後來的耶穌,在苦難的深淵,也表達出這種對神的完全信賴。我們,作為相信基督的人,作為基督的跟隨者,是否也能在苦難人間,同樣忠誠地信靠神?

 

  願上主得著榮耀、頌讚;願眾人在苦難人間,忠誠地敬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