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Dr. TANG Sui Keung - Answer or Answer not a Fool According to His Folly?

講題:要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Answer or Answer not a Fool According to His Folly? 

經文:箴言26章1至12節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12月3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

 

  我們今日看聖經裡「智慧文學」的第二卷書《箴言》。《箴言》大量對比智慧與愚昧、義人與惡人、努力向善與自甘墮落的兩種人生。道理講得明明白白,但自甘墮落的人依然很多。在智慧與愚昧的對比中,《箴言》講出智慧的總綱。箴1:7:「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原來,智慧的基礎不在「智能」,而在「敬畏」。問題不關乎「智商」,而關乎人生善惡的抉擇。對智慧文學而言,愚昧不單是「蠢」的問題,也是善惡抉擇的「倫理」問題,這抉擇又關乎人生的終極信仰問題。大賊通常都是很聰明的,說其愚昧,問題不在智能,而在他們選擇了邪惡的路。如此選擇,又反映出他們的終極信仰。讀智慧文學,要明白:智慧或愚昧,與倫理抉擇,及神學信念,是三者合一的。

 

  先看兩節《箴言》經文,這是今日講道的重點:

箴26: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

箴26:5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

 

  《箴言》是否很有趣?到底,要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呢?

 

  當你在茶樓,正開餐時,旁邊的人問你:「你在開餐嗎?」要答他抑或不答他呢?

 

  我上網尋找如何回答愚蠢問題時,發現很多是教男人如何回答女人的蠢問題的。女人問男人的最蠢問題,是:「你是否覺得我好蠢?」當然,我們知道,面對這問題,一定要記得箴言的告誡,千萬不要回答,一答,便比問的人更蠢。

 

  另有一條蠢問題,被喻為人類史上最難答的問題之一,老婆問老公:「我和你媽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男人為這問題,煩惱了很久。在網上,終於有人破局。老公以一個問題回答:「你愛我嗎?」以問題回答問題,很有猶太民族的色彩。老婆答:「我當然愛你啊。」老公便說:「愛我就不要問我這個問題。」老婆便追問:「若我不愛你呢!」她這一問便中伏了。老公便答:「那我為何要救你?」這一問一答,獲得網民喝采。據說,終於找到方法,解決這個世紀難題。

 

  我們回到經文。箴26:4-5同時列出看來相反的告誡,到底用意何在?

 

  有人說:這是因為世事無常,根本沒有一本通書可看到老,列出看來相反的告誡,就是要人隨機應變,以智慧去判斷,各獨特處境應如何對應。

 

  有拉比說:在不同領域裡,有不同對應方式。在日常領域裡,智慧人就不要理會愚昧人了,免得將自己降至和愚昧人同一水平。但在關乎聖經或真理的情境時,就必須回答,免得愚昧人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這是很危險的。

 

  又有人說:這不關乎情境,而關乎問問題的那人的質素。若他愚昧得無藥可救,就不要和他糾纏了。若他仍有開竅的機會,就應盡力幫助他。

 

  究竟考慮的重點在人的質素,抑在處境的性質,抑或根本次次不同?

 

  這兩節經文,到底用意何在?

 

  學者發現,這兩節經文其實是一個獨特段落的組成部分。要理解這兩節經文的真義,必須從這經文段落的總體去理解才行。箴26:4-5是箴26:1-12的組成部分。這段經文前面的段落(即第25章)講社會倫理,後面段落(即26:13-16)講懶惰,而箴26:1-12這段落集中講「愚昧」,與前文和後理都不同,獨立出來,自成一段。

 

  我們看看全段的經文:箴26:1-12(留意:差不多每節都提到愚昧)

箴26:1 夏天落雪,收割時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榮也是如此。

箴26:2 麻雀往來,燕子翻飛;這樣,無故的咒詛也必不臨到。

箴26:3 鞭子是為打馬,轡頭是為勒驢;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

箴26: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

箴26:5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

箴26:6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斷自己的腳,自受損害。

箴26:7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

箴26:8 將尊榮給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機弦裏。

箴26:9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

箴26:10 雇愚昧人的,與雇過路人的,就像射傷眾人的弓箭手。

箴26:11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轉過來吃牠所吐的。

箴26:12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1-3節成一小段落:

箴26:1 夏天落雪,收割時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榮也是如此。

  這節經文討論合不合宜的問題:「夏天落雪,收割時下雨,都不相宜」。然後作一平行的論斷:愚昧人與尊榮,也不相宜。

箴26:2 麻雀往來,燕子翻飛;這樣,無故的咒詛也必不臨到。

  這節經文討論事情不會無緣無故臨到的,鳥兒在天空飛,不會無端落下。同理,無緣無故的咒詛,也不會無端的臨到人。言下之意,尊榮不會臨到愚昧人,但咒詛或惡運臨到愚昧人,就不是無緣無故的。

箴26:3 鞭子是為打馬,轡頭是為勒驢;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

  鞭打驢馬,是因為牠們頑固、不聽教,同理,愚昧人像頑固的動物,不打不聽教。1-3節合起來,意思便是:愚昧人與尊榮不相配;相配的,是刑杖,而刑杖臨到愚昧人,不是無緣無故的,是因他們冥頑不靈。

 

  6-8節又自成一小段落,對比著1-3節,而以4-5節為中心。

箴26:6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斷自己的腳,自受損害。

 

  靠愚昧人做跑腿去幹某些事情,就像砍斷自己的腳一樣,自尋煩惱,因為那事情是不會完成的了。這節經文對應第3節。第3節講愚昧人因愚昧受刑杖,如今,講到信任愚昧人的,連自己也受害。愚昧人的禍害,不只自作自受,也令人受害。

 

箴26:7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有用的東西,被廢了武功,同理,智慧的箴言,對愚昧人而言,也是毫無用處。這節對應第2節,愚昧人受禍,真的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們視智慧如無物,走滅亡之路。

 

箴26:8 將尊榮給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譯作:「放在」更好)機弦裏。

 

  這節經文很難解,參照箴26:10後,將「把石子放在機弦裡」解作胡亂地發射,傷害更多的人。這節對應第1節,重複「尊榮」與「愚昧人」不配。

 

  來到這裡,可看到愚昧人真是無可救藥。傷害自己、傷害他人、視智慧如無物,故此,智慧人應避之則吉,不要回應他們,免得「蠢埋一堆」。這解釋了26:4的勸戒:「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但第5節又如何解釋呢?我們繼續看經文的發展。

 

  9-11節又自成一小段落,強化之前的討論。

箴26:9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與第7節的講法一樣,但第7節只是講箴言於愚昧人無用,現在卻講箴言會傷害愚昧人,看來,這是因為愚昧人錯解箴言、誤用箴言。其實,錯解聖經以致誤導自己,誤導他人,其造成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箴26:10 雇愚昧人的,與雇過路人的,就像射傷眾人的弓箭手。

 

  這經文綜合第6及8節。靠愚昧人去做事的,必招損失。其損失之大,猶如將箭交給一個亂射的弓箭手,導致死傷無數。早前,某啤酒廠的某愚昧員工向釀酒原料撒了一泡尿,據報,翌日開巿,酒廠的巿值便蒸發了接近90億港元。雇用這愚昧員工的,其帶來的損失,難以估計。

 

箴26:11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轉過來吃牠所吐的。

 

  愚昧如醉酒的人,總說自己無醉。蠢人做蠢事,總能提出一些蠢的理由。真愚昧的人,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多麼愚昧的人。他們很難打破愚昧的循環。

 

  講到這裡,看來仍只是重複之前的論點,找不到解釋第5節的線索。我們看看最後一節經文:箴26:12。

 

箴26:12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忽然來一破格的經文。之前的經文,多是平行句,而第4及5節是告誡,而這第12節,卻是一「比較」經文:A比B好。在比較下,看不到有什麼優點的愚昧人,還不算是最差。比愚昧人更差的,是那些「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原先一大段經文,講了這麼長,以為只是數落愚昧人,教人不要做愚昧人,卻忽然來個急轉彎,指出有人比愚昧人更差,就是那些「懶醒」的人。聽說,有個少年人,向別人誇說自己懂聖經原文,其他人當然很欣賞他,真是年少出狀元。然後,這少年人慢慢拿出一本英文聖經來,教導其他人「原文」是怎樣寫的。真如箴言所講:「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原來,第12節才是高潮。回頭望第5節,發現第12節正正對應第5節,兩節都出現「自以為有智慧」的字眼。於是,解開第5節的線索出現了。為什麼「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是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叫醒那沉睡的人,才能讓那些「自以為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根本沒有智慧。智慧人若不點醒他們,則他們會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而這比單純的愚昧更沒有希望。

 

  第4-5節的意思,忽然豁然開朗。第4-5節的意思,原來是:「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不要與愚昧人打交道,近墨者黑,恐怕你會成為與他一樣愚昧。但,縱使有這危機,智慧人仍要跨越這勸戒,要豁出去,努力「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要與愚昧人打交道,為的是開他們的竅,免得他們在封閉的自我中「自以為有智慧」,而這比單純的愚昧更差。當智慧人放下身段,與愚昧人打交道時,可能真會變得像愚昧人,但,若這能帶一點智慧給愚昧人,叫愚昧人不那麼「自以為有智慧」,這已是一比較好的結果了。真智慧人,不怕落坑渠,去救助那些掉落坑渠而不自知的盲目人。這才是智慧文學講的「智慧」。

 

  有人以耶穌作說明例子。他滿有智慧,是真理的化身。但為了與人打交道,他來到人間,並作出了最愚昧的抉擇,走上十架。藉此,讓在黑暗中「自以為有智慧」的人,看到自己的無知,從而走出盲目的自負。十架,是神的真智慧。

 

  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讀到智慧人與愚昧人對比的經文時,大家自自然然便代入智慧人的角度去讀。如:箴26:4-5:「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讀到這經文時,我們心中自然有一問題:「那麼,我應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嗎?」我們自自然然便採用智慧人的視角,心中思想的,是回答抑或不回答愚昧人的問題。你可能沒有發現,由始至終,你就是那「自以為有智慧」的人。你一直認為自己有智慧,想著如何去應對身邊的愚昧人。但,這樣想的人,比愚昧人更沒有希望。

 

  你們說:《箴言》是否很有趣呢?當你以為掌握其中的智慧時,來一個大逆轉,才發覺自己愚昧到極點。

 

  願各人努力領悟神的智慧,記住:真正的智慧人,是明知與愚昧人打交道會變成愚昧,但仍甘於進入愚昧人當中,救助他們。

 

  願上主得著榮耀、頌讚;願眾人得享智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