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Rev. YIU Chi Ho - Guess Who Am I?

講題:猜猜我是誰? Guess Who Am I?

講員:姚志豪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12月17日

 

 

女騙徒: 「婆婆,把首飾給我,讓我為你一家人祈福吧!」

婆婆: 「我們一家人都很幸福。」

 

「猜猜我是誰」係一種始於2000年代尾,活躍於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以至海外華人社區嘅電話詐騙行為。呢種騙案中,騙徒會隨機打一堆電話號碼,叫接聽電話嘅人估下喺邊個打嚟,如果對方講咗某個名之後,就會冒認成其人,吹水吹一輪之後後收線。隔一段日子後,騙徒又會致電事主,然後冒認身份表示自己遇上咗意外,叫對方匯款去騙徒的銀行帳戶。單喺2010年亞運會期間,廣州當局已經截獲62宗類似的電話騙案。除咗華人地區之外,日本亦有類似詐騙手段,被稱為「我啦我啦詐騙」。

 

明報(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警方偵破「猜猜我是誰」詐騙集團,拘捕5名男子,據了解包括負責向事主收款的港大經濟系學生,他未有收取報酬。警方估計集團共牽涉16宗案件,最大一筆騙款為20萬,合共涉及110萬。「猜猜我是誰」我相信即使我們沒有被騙,也會經驗過。

 

不過,「猜猜我是誰?」在我小時候,其實是一件既溫情,又叫人驚喜的經驗。當時用的不是智能電話,是固網的有線電話,有朋友/親戚打來,不是現在那樣有來電顯示,結果,有時一家人一齊估對方是誰,估中的興奮,叫人有一種期待。

 

【差派被質疑】

福音的經課,提到施洗約翰的到來,當時宗教領袖,顯明就是估下佢是何方神聖。經文交待施洗約翰是上主差派來要為那光作見證,但講到明,他不是那光,因此,當時的宗教領袖(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就差派人去見JN要問佢,即係邊個?不過你吾好以為他們想估中,反而吾想估中的,點解?(1:24-25)。

 

四本福音書從不同的角度記述了這件事(施洗約翰)的出現,路加福音(3:1-2)更補充了更多客觀的資料: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於主後十四年至卅七年正式任羅馬皇帝,他在位第十五年,相當於主後廿六年。這是施洗約翰開始傳道的年分,此時約翰大約是三十歲。)//本丟‧彼拉多作猶太總督(主耶穌是在他任內被審問並判釘十字架)//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希律』指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 ,分封王---是指羅馬帝國內較小籓屬國的統治者。從主前四年至主後卅九年,長達四十三年。殺害施洗約翰的就是他。)//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區分封的王(『腓力』(Herod Philip)是大希律的另一個兒子;他所分領的國土在加利利的東北面,惟境內猶太人不多。),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呂撒聶』(Lysanias)的領土在黑門山以北,黎巴嫩山脈以東,與猶太人幾無關係。)//亞那(岳父)和該亞法(女婿)作大祭司(兩位都是羅馬政府所公認的大祭司,猶太的大祭司既是宗教領袖,又是與羅馬政府交涉事務的政治領袖。當時的猶太公會相當於猶太族的最高法庭,大祭司便是公會的主持人,權勢很大。當年耶穌被無辜定罪處死,就是由該亞法主謀煽動猶太人,迫使羅馬巡撫下令執行的。當施洗約翰開始傳道的時候,正值該亞法作大祭司,但因亞那仍舊舉足輕重,故路加提到兩個人的名字。)那時,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在曠野裏,上帝的話臨到他。即羅馬人統治的年代。

 

路加補充了這個重要時間性的資料,正正就道出,當時約翰在一個怎樣管治下的處境。是一個被監管且高壓下。即使宗教領袖,都不一定會站宗教人物「約翰」的一邊,更加質疑他的身份,而呢班權力人物與約翰及耶穌的死甚有關係。

 

這班宗教領袖是咩人?點解可有咁大權力?他們是來自猶太人議會,即猶太人政治及宗教最高領導核心(中央政府權力核心),差派人查問JN的身份,點解要咁問JN?就是JN為人洗禮。對於猶太人最高權力,就是問緊你有咩權力咁做?換言之,即一般人不可以這樣做,再講得白D,你吾係我們權力核心的人,無我地批准,是不可這樣做。事實上,對於猶太人而言,只有外邦人歸入猶太教是需要接受潔淨儀式(不等於洗禮);另某些宗派都有施行潔淨禮,是他們(宗教有權力人士)進行的,而且不止一次。一方面,JN幫耶穌洗禮,不是幫外邦人皈信猶太教(耶穌就是猶太人)施洗,更加不只簡單的潔淨儀式,而是悔改的洗禮,對猶太人而言,他們根本不需要悔罪洗禮(他們已分別為聖)。不難想像的是,約翰超越緊佢地的權力,挑戰緊他們的特權,(悔罪)甚至乎覺得影射他們。當擁有權力的人,感到一個無權者的威脅,他們就是腎上線上升,甚至乎用盡方法把他壓下去。試問:他們仲點會想估中約翰所引導出來的,就是那位彌賽亞(拯救者)呢?估中左,豈不是會動搖/威脅自己的地位?難怪(太2:4)當希律聽到猶太人之王降生:「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裏不安;耶路撒冷全城的人也都不安。」2:16,而且,還打算差人將伯利恆城裏和四境所有的男孩,凡兩歲以內的,都殺盡了。

 

對於約翰被上主差派作見證,傳好消息,應該是喜樂(期待已久),就好似將臨期第三主日點起的「粉紅色」蠟燭,就是「喜樂之燭」。但對某些人來是卻是壞消息,不單身份被質,更認為是煽動民眾。我想:這就是信仰的本質:不是要衝著權力而來,而是在人中間彰顯緊人性/神聖,「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沒有勝過光。」(約1:5)表明信仰的內涵。因此,1:22,果班被差派來祭司及利未人問約翰(估估下估下,應該又驚驚地):「請告訴我們,你到底是誰,好讓我們回覆派遣我們來的人。你自己說,你是什麼人?」(好交差)一個是上主差派,VS而一班是有權力的人士差派來的,形成了JC出場前一種的張力。

 

事實上,福音書的約翰,只是延續舊約所讀以賽亞先知講述為關乎全人類的好消息作好準備。

【差派是報好消息】

上主差派先知以賽亞,就是向受壓迫的人帶來希望,向貧窮的人傳佳音。他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差遣我去安慰悲傷的人;賽61:1-----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得自由。差遣我宣告: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ACCEPTABLE);好明顯全部都是佳音/好消息/GOODNEWS。

 

〈GOODNEWS〉

值得我們深思是:(福音GOOD NEWS)這個字的意思?對貧窮人甚麼是的佳音?當然不只是留於口說「耶穌愛你」,「愛」其實是好抽象的,有沒有具體的事其實很難明白?我成日覺得係學校做宗教科老師好難做,這頭說:主耶穌好愛你,轉頭問你重咩吾交功課。耶穌愛你,但我要罰你。吾知點算!GOOD NEWS好消息:是以JC釘十架對我們的拯救為核心,怎樣將這份無條件的犧牲轉化日常具體的行動?每個主日,崇拜結束前差遣我們返去生活崗位做咩呢?就是報好消息GOODNEWS。我想:對於一個交吾切功課的人,好消息又是甚麼?對於一個寒冷的人,好消息又是甚麼?對於一個沒得食的人,好消息又是甚麼?對於一個受排擠的人,好消息又是甚麼?對於一個坐冤獄的人?對於一個沒被公正對待的人?對於一個孤單的人,好消息又是甚麼?如果上主是愛,但在你生命無做過少任何野?大概你會覺得不是太真實,如果JC不用我們咁具體地去愛,他自己就不需要餵飽人、不需要醫好人、不需要陪伴人、不需要為你犧牲,GOODNEWS豈只留於形而上的愛?更加不需要生在充滿張力的人世間。:EG.教會講道的一杯水。就是對你接觸的人他的需要而回應,即對人產生感覺,除去冷漠,從而讓其他人明白基督徒不是得個講字。

 

〈恩年〉

因此,先知以賽亞又提到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61:2):學者認為正是JC路4:19「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禧)。」而這個恩年(禧),利25:8-10「你們要計算七個七年,一共四十九年。25:9 那一年的七月十日,就是贖罪日,你們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吹號。五十年分別出來,向全體居民宣佈這一年為自由年,為禧年。在這一年,所有賣了的產業要歸還給原主或原主的後代;從前被販賣為奴的要得釋放,回到自己的家。」

 

可能你會問,我幾時有囚禁過任何人需要釋放呢?今天,在我們崗位上(可控的範圍內)、對人的態度上、言語上的標籤(性小眾、低端人口)、限制,是否已囚禁了多年呢?有時,我們對自己也標籤左自己,有時精神囚禁不會遜色於肉身的囚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上主差遣我地出去,就是要釋放人,是上主所悅納的。正如「賽49:9 我要對被俘的說:你們自由了!對黑暗中的人說:你們重見光明吧!」釋放人就是放過自己,釋放自己也是釋放人。EG.二戰時期,被囚禁的德國潘霍華牧師,他怎樣理解將臨期?監獄的牢房,人們在其中等待、期盼,而牢房通往自由之門必須從外面開啟,這是個頗能貼切的形容將臨期的意象。

先知的記述,就是表達上主期望將不好轉為好,因此以賽亞書613提到:為錫安悲哀的人,賜華冠代替灰燼,喜樂的油代替悲哀,讚美為衣代替憂傷的靈;當講完這些轉變後,就話要好似上主親手種植的樹,稱他們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植的,為要彰顯他的榮耀。8因為我-耶和華喜愛公平,恨惡搶奪與惡行( [ 61.8] 「恨惡搶奪與惡行」:有古卷是「恨惡搶奪又獻燔祭」。);我要憑誠實施行報償,與我的百姓立永約。10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因上帝喜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外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如新娘佩戴首飾。11地怎樣使芽長出,園子怎樣使所栽種的生長,主耶和華也必照樣使公義和讚美在萬國中發出。

 

短短8節經文,出現了4次公義/公道,而且61:-2為被擄得釋放,被綑綁的自由,顯明也是一個公義的意象。

 

【差派:種植公義的種子】

公義「樹」,有咩特性,所謂十年樹木,即不是一時間會出現,是由一粒種子開始,並且於生長的過程會遇左遭遇到很多困難,甚麼乎有一天會因強風而倒下,又有機會比人鋸,然而當樹根找得越深,就是找得越緊。樹最初是種子的階段是見不到的,慢慢長大不單觸目,更替人遮風擋雨。公義是需要培養的,公義就是當眾人仍沉默/沒動靜之時,你仍願意表達一點聲音/做一些事情,即使很微弱、即使被壓下去,那棵公義樹都不易跌倒,只因是上主親手種的。今天,我們被栽種的是怎麼樣的種子?或是我們會選擇甚麼種子栽種我們的心中?環顧四周,不公不義之事往往就是近在咫尺,工作?家庭?身處之地?甚而我們信仰對事情理解。

 

持續兩個多月(8/10/2023)的以(哈以)巴衝突:事件一出,不少人會因為「以色列」的名字而盲撐,原來當我地細心留意下,巴勒斯坦長期遭到不公平的對待。二戰後,德國殺害猶太人後,以色列復國呼聲高,對於當時未有實際邊界的以色列國來說,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人都生活在此地上。不論在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的議決》(巴45%,耶城共同,以55%)或是1993年《奧斯陸協議》(巴18%,共同22%,以60%),巴勒斯坦(小)與以色列(多)所分得的地非常不公道,而且當以色列因經濟起飛,吸引不少以色人進入該地以後,迫使巴勒斯坦人離開,而且更不讓他回到居住之地,其實是長期受壓。研究巴勒斯坦人神學學者:”voices fom the margin”,使巴勒斯坦人想起:當耶和華命定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美地之時,他們同樣壓迫緊迦南人離開,只有以色人的視野去睇聖經,對被壓迫的迦南人公道嗎?可以把巴勒斯坦人放在中心非邊緣的位置去睇聖經嗎?EG.JC的出身的相片。

 

詩85:13,「公義要走在上主前面,為他預備道路。」因此,我們不難意會,施洗約翰為耶穌基督開路,亦即是說,當有公義的出現之後,上主隨之而來。EG.就好似,一對結婚的新人步入教堂,大家最先見到的不是這對新人,而是花仔花女,他們好像為新開路似的,隨之而來,必定是那位粉墨登場的新娘子。將臨期,再次提醒我們自己有這花仔花女角色。

 

總結:

施洗約翰被質疑,JC更會被質疑,因為他更顛覆當下宗教/政權的慣性。《拉比給我們生命的九堂課》「人可能只有宗教信仰而不認識神嗎?人可能認識神而不屬於任何一個組織的宗教嗎?」「上帝不在教堂或會堂裡,不在聖書中,不在虔誠的信徒的心中,乃在人際之間。p.98當我地要「猜猜佢是誰?」之時,正代表我們不一定估中,甚至乎會偏差,因為他是超越我們所能理解,所知道的,但我們儘管去猜,儘管去試,說不定,當有日揭曉之時,你中了JACK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