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Rev. LI Kwan Hung Leo - Unexpected

 

講題:始料不及 Unexpected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4年1月14日

 

起:撒母耳的錯聽 (Samuel’s mishearing)

今天顯現期第二週舊約經課,是年青時候的撒母耳因為錯聽晚間的呼喚,以為是來自他所服侍的老祭司以利,而差點錯過上主的啟示。

當時的撒母耳可能已經十三、四歳,而以利已經年老,眼目昏花,看不分明(應該是白內障吧)。守護聖殿長明燈的責任,就落在撒母耳身上。所以和合本第三節經文,(可能參考英王欽定譯本)沒有譯出撒母耳其實是睡在上主的殿中。和修本則讓我們清楚看到:上帝的燈還沒有熄滅,撒母耳睡在耶和華的殿內,上帝的約櫃就在那裏。在夜半撒母耳聽到呼叫他的聲音,年青的撒母耳就以為老祭司以利有甚麼需要,即時應了句「我在這裏!」,就一支箭的跑到以利面前問他,你叫我嗎?我在這裏。不知以利會否欣賞這個孩子的孝心,就對他說,我沒有叫你,你回去睡吧。撒母耳見以利睡在被窩好地地的,也安心回去殿中再睡。

 

沒多久,撒母耳又聽到呼喚他的聲音,就又起來去到以利處問他是否叫他,今次以利真係感到撒母耳的孝心,就加了句:我兒,我沒有叫你,回去睡吧。到了第三次,撒母耳不厭其煩仍然起來去到以利身邊問他是否叫他,反而以利感到奇怪,怎麼這個小子就算多麼孝順,也不會這麼一晚三次的來找他吧,於是意識到可能睡在聖殿中的小子聽到的是上主的呼喚,於是就教他,再聽到聲音呼叫他,就回應說:上主,請說,僕人敬聽。

 

又再一次,撒母耳聽到呼叫他的聲音,他也忘記要先講出上主名號才作回應,就直接應了: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聲到的,卻是上主要貫徹祂在之前對以利家的判語,「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以至第二天撒母耳也不敢將上主的默示告訴以利,要以利賭咒叫撒母耳不可隱瞞,他才將一切話告訴以利。

 

 撒母耳以為年老的祭司以利在半夜需要他的服侍,所以不斷呼叫他;但始料不及,原來是上主有話要向他說。更始料不及的,是上主向他所說的話,竟是對自己服侍的老祭司一家的凶言判語。

 

承:拿但業被看見

顯現期第二週福音經課,是腓力叫拿但業來看耶穌,而他反而早被耶穌所看見。

 

之前施洗者約翰的門徒安得烈和另一個約翰的門徒,聽見約翰稱耶穌為上帝的羔羊,就去跟著耶穌;耶穌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要甚麼,他們問了拉比,在哪裏住,耶穌就叫他們來看。然候,安得烈就領他哥哥西門彼得去見耶穌。接著,這一次,是耶穌主動去加利利,找到腓力,就叫他來跟從他。就像安得烈找西門彼得去見耶穌,腓力也找著拿但業,對他說他見到律法和先知所寫的那一位,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怎知拿但業卻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就好像有人在崇基學院神學院上完我的課,找來友人說:崇基神學院有個舊約講師好勁㗎,怎知他會說:崇基還能出甚麼好東西)……

 

腓力堅持: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就指著他說了句話:看哪,這是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就覺得很奇怪,就問: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的回答仍是使人一頭霧水: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 我就看見你了——但因為這一句話,拿但業就和之前輕蔑的態度 180度的改變過來: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這回到耶穌覺得奇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 ! ?

 

拿但業以為拿撒勒來的耶穌不是甚麼好東西,只是腓力堅持要他過去看;但始料不及,原來被看見的不是耶穌,而是在無花果樹下的拿但業被看見。拿但業也真是始料不及,拿撒勒來的竟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

 

轉:我們有限的視野

解經家並不明白耶穌的那句關於「在無花果樹下就看見你」為何對拿但業有這樣大的影響。從猶太拉比認為無花果樹下是人學習律法的地方,到撒迦利亞書3:8-10因為同時提到「大衛苗裔」和「在那日你們各人要請鄰舍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因而是與彌賽亞相關,都有學者認為是這裏無花果樹下的意思。究竟是甚麼原因令到拿但業的態度有這樣的改變,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曉。但拿但業對拿撒勒人的偏見(prejudice)卻是顯而易見的。拿但業對拿撒勒人的偏見有可能是產生於當時社會對北方小鎮的一般見解。受人重視的人物,通常若不是由中部比較農產經濟富庶的地區,就是由南部猶大或耶路撒冷等政治中心而來的。像拿撒勒這些落後的窮鄉僻壤,會有甚麼好東西?

 

撒母耳起初並不知道叫喚他的是上主的聲音,不全然是因為撒母耳年幼資歷淺,亦有可能是時代給予的負條件。經文充分描寫了當時聆聽上主聲音的負條件: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v.1 /以利老眼昏花看不分明v.2/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未(what?)未得默示(耶和華的話也未曾向他啟示) v.7。

 

其實我們都有我們的偏見,若稱我們有偏見有些負面,或者稱之為前設了解(pre-understanding)吧,若同時比較一下撒母耳的處境,我們了解面前的事情都會有一定假設,有一定的因為社會、文化、成長、生活而對事情的先存的看法和想法,而這些都會造成我們回應上主召喚的反應。上主很多時候的召請,都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其中的原因當然是上帝獨行奇妙的事,和我們平常所經驗的會有很大距離;但上主的召請,會不會同時顛覆我們對人事的偏見,對信仰,對人生一些前設理解,或對自己的生活,又或這個時代某些事情有可能發生,或沒有可能發生的既定看法?

 

合:信仰仍可使我門詫異嗎?

究竟耶穌的思典仍否使我們感覺詫異?會否我們對現況太多的限制,以至失去信仰那奇妙的感覺?在2024年,你準備在你始料不及的處境下與神相遇嗎?你會否跨過你的預設的框框,又或不按社會的偏見、時代的標準或別人的期望來選擇和生活,去體會上主對你的召喚與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