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Dr. TANG Sui Keung - Back to Eden

講題:重返伊甸 Back to Eden

經文雅歌4章1至7節、12至16節,5章6至8節、10至16節,8章5至7節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4年2月18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今天是年初九,還算是新春的日子,祝願各人身體健康,心靈平安。

 

  今天的講道,講《雅歌》,這是聖經「智慧文學」的最後一卷書了。智慧文學不祈求神蹟,不理會超越的世界,而是腳踏實地,就著可見的現實,努力活一滿足的人生。我們討論過,《約伯記》探討苦難的問題,苦難的來源無法可知,人能作的,是在苦難中不去懷疑神的美善;生命的正直,也不由福與禍去決定。《箴言》探討在這善惡混雜的世界裡,如何以敬畏耶和華的心去持守智慧,並以智慧去開導愚昧。《傳道書》探討人生的虛空,提示我們不要執著變幻的世物,要將人生看成是神的禮物,懷著感恩的心去接受,也懷著分享禮物的心去送贈。白白地得來,也白白地捨去。如此,過一自由而愉悅的人生。如此這般,我們探討了幾個人生的大課題:苦難的無法理喻與忠信的難能可貴、愚昧的無藥可救與智慧的春風化雨、執著的徒勞無益與放下的消遙自在。今日,透過《雅歌》,我們探討另一個人生大課題:愛情。

 

  我們先看看《雅歌》這愛情故事的場景。若你回家細心閱讀《雅歌》,你會發現,每一章,都有大量香花芳草。香柏樹、乳香岡、沒藥、沉香、香花畦、香草臺、香草山,四處都是。若你懂得聞一聞經文,每一頁,都滲透出幽幽的清香,瀰漫你的思緒,充實你的靈魂。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無法一一細閱。我們看其中一段:《雅歌》4:12—16,每句經文,不是花香,就是流水。

歌4:12 我妹子,我新婦,乃是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

歌4:13 你園內所種的結了石榴,有佳美的果子,並鳳仙花與哪噠樹。

歌4:14 有哪噠和番紅花,菖蒲和桂樹,並各樣乳香木、沒藥、沉香,與一切上等的果品。

歌4:15 你是園中的泉,活水的井,從黎巴嫩流下來的溪水。

歌4:16 北風啊,興起!南風啊,吹來!吹在我的園內,使其中的香氣發出來。願我的良人進入自己園裏,吃他佳美的果子。

 

  簡單一看,有美人,有多層次的花香樹香,有靜靜的流水,有愛情,是否已美得無話可說?妹子、新婦,就是美人。「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就是美人的貞潔。各式各樣的香花芳草,就是美人的高潔清雅。從男子的角度看,這女子就是「園中的泉,活水的井,從黎巴嫩流下來的溪水」。以色列地是熾熱乾旱之地,黎巴嫩有雪山,流下來的冰水,真讓人心曠神怡。「願我的良人進入自己園裏,吃他佳美的果子」,這是美人對男子說的,經文的意義充滿禪意,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以芳草喻美人,中國的大詩人屈原是個中高手。其《九歌•山鬼》的開首便是:「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美人,在山的深處,身披薜荔,腰束女蘿。薜荔、女蘿,都是香草。又說:「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美人像杜若一樣芬芳,飲石泉之水,居松柏之間,何等高雅脫俗。「君思我兮」,美人猜想著愛人是否思念著自己,「然疑作」,「然」者,確是這樣;「疑」者,未必是這樣。「作」者,產生這些念頭。「君思我兮然疑作」,美人心神不寧,一時覺得對方思念著她,一時覺得對方忘記了她。在這齷齪的塵世,高潔的美人孤獨異常。

 

  我想,若由屈原去翻譯《雅歌》,則《雅歌》將會是一篇何等絕倫的美文?

 

  回到《雅歌》,美人與她的愛人、香花、芳草、流水,花園,這根本就是伊甸園的畫面。自從人類離開了伊甸園之後,在人類的夢裡,在詩人的想像裡,在聖人的祈禱裡,常常回到這靈魂的故鄉。在這齷齪的塵世,我們渴慕那純潔的淨土。

 

  世上有不少關於美人的藝術品,其中一件是《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一座斷了臂、半祼的女神維納斯的大理石雕塑,展現出女性美麗的胴體。很多小型的石膏擺設,以此為模型。另一件藝術品是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畫作《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不少人認為這畫作是世上十大名畫之一,全裸的女神維納斯在一巨型的貝殼中誕生。左邊的風神將鮮花吹向她,右邊的春天女神準備為她蓋上繡滿花朵的斗篷,中間的維納斯純潔地凝望著遠方。我講了這麼多,我相信你們能欣賞裸體所呈現的純真的美。

 

  現在,我們看看《雅歌》以文字描繪的裸體——《雅歌》4:1—7。

歌4:1 〔原文有「看」〕我的佳偶,你甚美麗!〔原文有「看」〕你甚美麗!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原文沒有這「眼」字〕。

〔你的眼,露在紗外,像鴿子。根據《雅歌》2:14的講法,鴿子藏身在陡峭的岩洞上,好美,但看不到全貌。意指:美人的面藏在面紗裡,晶瑩的眼睛吸引人想看到她隱藏著的美貌。〕

你的頭髮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

〔黑山羊其實不是「臥在」基列山旁,而是緩緩地從山上走下來,意指:美人的頭髮一卷一卷地垂下來,從頭直到肩膊。〕

歌4:2 你的牙齒如新剪毛的一群母羊,洗淨上來,個個都有雙生,沒有一隻喪掉子的。〔牙齒白而整齊。〕

歌4:3 你的唇好像一條朱紅線;你的嘴也秀美。你的兩太陽在帕子內,如同一塊石榴。

〔「兩太陽」即面頰,紅撲撲的,像擘開為兩半的石榴。正是:唇紅齒白,兩頰緋紅。〕

歌4:4 你的頸項好像大衛建造收藏軍器的高臺〔頸挺而直〕,其上懸掛一千盾牌,都是勇士的籐牌〔掛著一環又一環的項鏈〕。

歌4:5 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就是母鹿雙生的。

〔小鹿、嫩草、百合花,給我們一種芬芳而柔軟的感覺。〕

歌4:6 我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沒藥山、乳香岡,是美人的身體外形〕,直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回來〔男子要登沒藥山、乳香岡,直到清晨涼風吹拂的時候〕。

歌4:7 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

 

  欣賞完女性的美,我們看看男性的身體——《雅歌》5:10—16。由於時間關係,我不仔細解釋了。基本上,是展示一精壯的身體。

歌5:10 我的良人白而且紅,超乎萬人之上。

歌5:11 他的頭像至精的金子;他的頭髮厚密纍垂,黑如烏鴉。

歌5:12 他的眼如溪水旁的鴿子眼〔原文沒有這「眼」字〕,用奶洗淨〔眼白很白〕,安得合式。〔即是指眼睛黑白分明〕

歌5:13 他的兩腮如香花畦,如香草臺;他的嘴唇像百合花,且滴下沒藥汁。

歌5:14 他的兩手好像金管,鑲嵌水蒼玉;他的身體如同雕刻的象牙,周圍鑲嵌藍寶石。

歌5:15 他的腿好像白玉石柱,安在精金座上;他的形狀如黎巴嫩,且佳美如香柏樹。

歌5:16 他的口極其甘甜;他全然可愛。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這是我的良人;這是我的朋友。

 

  《雅歌》純潔地展示身體與性,是要教我們如何在「日光之下」過一整全而滿足的人生。

 

  《雅歌》教我們正視我們是「身體與心靈」的統合體(psychomatic unity)。身體沒有本然的邪惡,心靈沒有本然的聖潔。邪惡與聖潔,在乎「身體與心靈」這統合體是否敬神和愛人。敬神和愛人,是心靈的事,也必須透過身體來表達。正如最高貴的神人聯合,也要透過吃一塊聖餐餅、喝一杯聖餐酒這身體行動來領會。人與人的愛,不能不透過身體的親密接觸來表達。在婚姻關係裡,夫婦的性愛,是以身體的連合去表達心靈的愛,其實,這是最富有靈性的行動。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寫了一本巨著《男和女:天主的傑作—身體神學》(Man and Woman He Created Them: A Theology of the Body),他說,由於「道成了肉身」,我們便能合法地透過「肉身」去了解「道」。他用這原則去理解神對人的創造。神造人之初,認為人「獨居不好」,為何不好?因為人的身體與其他動物的身體不同,無法有共同「體」驗,無法分享生命,因此,人感到無比孤獨。於是,神為人造一個配偶,造出男與女。人有身體,身體有性的欲望,性的欲望驅使人走向他人。因身體可以接觸,性的接觸讓人與他人有生命的融合。性的融合,按若望保祿二世的講法,有聖禮的性質。身體的合一,是一可見的神聖標記,表達出上帝內在的不可見的、位格的愛。男與女的身體融合,作為聖禮,讓人類參與上帝的愛的奧祕,藉這聖禮,男與女共同展現出「神的形象」。換句話說,透過身體的性與愛的結合,上帝不可見的愛具體地呈現人間。

 

  這是很弔詭的。我們常以為,性和身體,是阻礙人接近神的元凶。事情剛好相反,正因性和身體,人才能體會上帝最內在的愛,也將這愛具體展現。想想,若我們沒有身體,沒有性,則我們只是一個又一個孤立的靈魂,不可能有生命的接觸和融合,也無法透過身體呈現愛。身體和性,令人更明白神。

 

  如此,我們就能將身體、性(sexuality)、靈性(spirituality)結合起來。真正的性愛,是基於雙方真誠地接納對方。接納對方,始於接納對方的身體,也敢於向對方展示自己的身體。視身體如禮物,送贈對方;也視對方的身體,是愛的餽贈。這愛的交流,有付出,有犧牲,也有愉悅和滿足。性的融合,需要人尊重對方,也學習敢於向對方展示自己的私隱,這是位格與位格相遇的契機。在其中,人學習愛,也學習被愛,這愛帶來身體上的滿足,也帶來人格上的圓滿。人能在愛中,活出生命的整全,活現上帝的內在生命,這就是靈性。

 

  令人整全的性接觸,具靈性意義。反過來說,靈性上的缺失,會造成性的障礙。靈性上的缺失,各式各樣,如:恐懼他人、沒有安全感、不能完全接納他人、不能完全接納自己、不能完全相任他人、不能完全相任自己、不能完全愛惜他人或自己、、物化他人或自己、沒有足夠的愛與被愛的能力、自慚形穢、因不相任而來的羞恥、壓力過大、自我刑罰、或刑罰對方....... 林林總總,歸根究柢,從靈性上講,是不相信神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也無法無條件地接納對方。靈性上的缺失,阻礙性的滿足;性的障礙,也影響靈性的圓滿。如何打破這惡性循環,需要對神、對人有更大的開放與信任。

 

  性與靈性,有一種連繫性。有一個字眼,常常出現在性愛文學和靈修文學中,這個字眼就是「ecstasy」(神魂超拔)。在性愛文學裡,這是指忘我的高潮。在靈修文學裡,這是指神人超越的聯合。若以存在主義的哲學來分析,「ecstasy」就是指人走出自己的生命圍牆,走向他人。「ecstasy」的前綴「ec」即「ex」,即「走出去」的意思,英文「exodus」就是「走出」埃及這塊「土地」的意思。「ecstasy」的「stasy」演變成英文的「stasis」、「stand」這些字,這些字都是「固定物」的意思。人的身體就是人的固定圍欄,性的欲望令人意圖走出圍欄,愛是雙方圍欄的開放,性的聯合便是成功走出圍欄,被接納進入他人的圍欄內,其高峰是「ecstasy」,真正走出自己而成功地走向他人,生命找到超越自己的圓滿意義。

 

  講了一大堆話,讓我回到《雅歌》的經文。《雅歌》教我們正視身體,不要物化身體,不要善價而沽,而是將身體視為位格相遇的中介,透過身體,去接觸他人。《雅歌》教我們正視性,性驅使身體與身體融合,在純潔的性行為中,雙方接納對方那具有身體的人格,走出自身的圍欄,體會在關係中呈現的愛,這愛正是神的形象。當人在愛的關係中活出神的形象時,人才能找到生命的圓滿。

 

  在伊甸園,夏娃與亞當違反神的禁令後,發現自己赤身露體,感到羞恥。《雅歌》卻展示,只要真愛在,夫婦能展露身體,彼此接納,彼此開放,並透過身體的連合,去體會神創造男與女的美意。在純淨的愛中,男與女能赤祼相對,並不羞恥。這是修復吃禁果後的羞恥,人在愛中,一步一步地重返伊甸。

 

  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寫了一本書《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他指出,人類懼怕不被人愛,但更懼怕去愛人,因為愛意味走出自己的圍牆,走出安全區,要冒險,要付出,要犧牲,卻可能得不到什麼回應,甚或被傷害。愛的行動,是向他人赤誠相向,若得不到回應,則只會令自己成了毫無保護的脆弱的人。人怕冒險,怕受傷,故現代多了很多將自己封閉在密室裡的孤獨靈魂。

 

  《雅歌》講的愛,不是純肉慾的快感,《雅歌》描繪的愛,是走出圍牆,敢於冒險的愛。我們看《雅歌》5:6—8。

歌5:6 我給我的良人開了門;我的良人卻已轉身走了。他說話的時候,我神不守舍;我尋找他,竟尋不見;我呼叫他,他卻不回答。

歌5:7 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打了我,傷了我;看守城牆的人奪去我的披肩。

歌5:8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若遇見我的良人,要告訴他,我因思愛成病。

 

  這是美人的獨白,她尋覓她的愛人。《雅歌》很前衛、很女性主義,主動去愛、敢於犧牲的,是女性。這女子打開門,走出圍牆,越出安全區,四處尋覓她的愛人,她遇到壞人,被凌辱,受傷,被人奪去掩蓋身體的圍巾。縱使這樣,她仍堅持去愛。在這齷齪的塵世,高潔的美人孤獨異常。

 

  在《創世記》伊甸園的故事裡,夏娃與亞當違反神的禁令後,他們隱藏自己,是神四處尋覓他們。整本聖經66卷書,就是神不斷尋覓罪人的漫長故事。神也走出祂的安全區,耶穌也要受人鞭打,最後犧牲在十架上。這是真愛的故事。在《雅歌》裡,這女子受盡苦難,為的是愛。故此,《雅歌》不是粉紅色地只描繪愛情的浪漫,也用紫色、黑色重筆地呈現愛情的苦難深度。當女子仿效上帝,冒險地去尋覓,受苦地去愛時,人類又再進一步接近伊甸園了。

 

  最後,堅貞的愛獲得苦難後的成果。我們看《雅歌》8:5—7。

歌8:5 那靠著良人從曠野上來的是誰呢?〔這句話是旁白:倚偎著愛人,從艱難之曠野地上來的,是誰呢?〕

    我在蘋果樹下叫醒你。你母親在那裏為你劬勞;生養你的在那裏為你劬勞。

〔這是美人的話,場景回到伊甸園,在蘋果樹下,美人叫醒她的愛人。叫醒他,做什麼呢?「你母親在那裏為你劬勞;生養你的在那裏為你劬勞」,是重複的、婉轉的說,你的母親在那裡受孕。美人口中說的,是男子的母親。言下之意,想著的,卻是自己。〕

歌8:6 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

歌8:7 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

 

  在世上,死亡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在世上,也只有一種力量,能與之匹敵,就是愛情的力量。「愛情如死之堅強」。在人間,陰間的鍥而不捨,是無人能及的。在人間,也真只有一種力量,能與之相提並論,那就是愛情的力量。「愛情的嫉恨如陰間之殘忍」。在滅世的洪水下,無一物能存活,但,「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

 

  在古老的伊甸園,當人類犯罪後,便得面對死亡的威脅。如今,在堅貞的愛情裡,人找到克服死亡的力量。經過艱苦的旅程,人終於重返伊甸了。當然,這只是「日光之下」人能獲得的成果,至於「日光之上」的永恆生命,就需要神的救贖去獲取了。

 

  願上主得著榮耀、頌讚;願眾人得享愛情、福樂。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