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林豪恩先生 - 閉起雙眼前你最掛念誰?

講題:閉起雙眼前你最掛念誰?Who Do You Miss the Most Before You Closed Your Eyes

經課:提摩太後書4章6至18節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10月26日

 

一.閉起雙眼前掛念甚麼?

聽說有一令天下男人苦惱的難題,你猜到是甚麼嗎?就是:「老婆同阿媽一齊跌落水,你會救邊個先?」網傳有位台灣男士成功破解了這條千古難題。他的破解方法,我們不在這裏劇透。不過,如果他的老婆或阿媽見到今天的講道題目,可以製造另一難題給他,就是:「閉起雙眼前,你最掛念老婆還是阿媽?」如果那個男人膽子夠大,他一句說話就可以破解:「兩個都不掛念!」這個回答有點無情,但在某程度上切合現實,因為市面上充斥著那些「死之前要做的五件事」、「死之前要做的十件事」多數都是與老婆或媽媽無關的。例如有網友列出死之前要做的十件事是:(一)環遊世界;(二)寫小說;(三)寫詩;(四)退休;(五)清書;(六)清戲;(七)挑戰極限運動;(八)海外生活;(九)開店做老闆;(十)擁有夢寐以求的居所。你認為這張清單如何呢?你也有死之前要做的多少件事的清單嗎?在今天的書信經課中,使徒保羅表示自己將要離世,他有沒有離世前要做的多少件事的清單呢?如果有,清單的內容是甚麼呢?

 

二.保羅如何看待死亡?

首先,讓我們看看保羅如何談論死亡。

4:6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保羅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直接用「死亡」這個詞彙,他用的是「離世」這委婉的說法。不過,特別的地方是保羅用「被澆奠」來形容自己的離世。澆奠是在祭祀儀式中將酒澆在祭物上,使祭物更加馨香。保羅以此比喻他將自己作為馨香的祭物獻給主。保羅啟發了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我們聽他說過把在生的日子當作活祭獻給上主,原來也可以視死亡為祭獻給上主。

 

人們有很多表達死亡的講法,不同講法隱含著對死亡的不同觀念,也帶來不同的感受。你慣常用甚麼講法表達死亡呢?粵語在這方面的詞彙非常豐富,例如:「瓜老襯」、「賣鹹鴨蛋」、「香咗」、「收咗皮」、「玩完」等等,這些詞彙隱含的看法也十分多元。

 

保羅用「被澆奠」來形容自己的死亡,作為馨香的祭物獻給上主。耶穌離世前所說的都類似:「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路23:46)有些人可能領受了類似保羅或耶穌的使命,以死為祭獻給上主,但我們大多數人的死亡並不如他們一樣轟轟烈烈,我們若能夠用「主懷安息」、「息勞歸主」、「榮歸天國」等詞彙已經感到不錯了。假如有一天你聽到有人說:「Walter走咗」,你可能感到不安,自然會問:「佢去咗邊?」但如果你聽到人說:「Walter榮歸天國」,你就會感覺安心,你知道他去了那裏,也感到這是光榮的,而不是羞辱。Walter當然不希望人們說他「去了賣鹹鴨蛋」,已經做了一世工作,死了還要做,聽到都覺得辛苦。如果說他「息勞歸主」,感覺就好得多,不用再操勞,安心「躺平」在上主的懷抱中。

 

三.保羅的清單有甚麼項目?

接著下來,讓我們看看保羅「死前要做的多少件事」的清單。

4: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保羅的清單不是五件事或十件事,只是三項。這三個短句,原文都是用名詞開始的。

 

第一個名詞是「打美好的仗」的「仗」。「仗」這個字在軍事上指戰爭,在運動上是競賽。如果當作運動場上的競賽,保羅以美好來形容這場競賽。有時,我們也聽到運動員說,這場比場「好正」。「好正」的意思不一定拿了冠軍,可以比拿了冠軍更多意義。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2006 年一場訓練發生意外,被評定為「輕度殘障」,連教練也勸她退役。痛定思痛,她重新確定自己喜愛單車運動這份初心,堅持回到運動員的路軌上,比其他人努力百倍。就在那段日子,她信靠了上主。結果他在2007年復出,她說:「感謝上帝,靠著祂給我的力量,我再次堅強站起來,有機會重返單車賽場。」2021年東京奧運,李慧詩為香港增添一面銅牌,她在賽後接受訪問時說:「我知道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想贏得金牌,但人生就是這樣,即使很用力完成一件事,結果也有可能未如理想。但起碼自己盡過力,無悔就夠。 」

 

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完美,但他有落場參賽,全程投入,盡過力,流過血汗。回望時,他心滿意足地說:這場比賽「好正」。對基督徒來說,這場比賽或這場仗代表甚麼呢?我們可以參考耶穌曾經說過的話:

約翰福音17:15我不求你把他們從世上接走,只求你保全他們,使他們脫離那惡者。

 

基督徒生活在世界本身就是一場競賽,因為世界充滿引誘,隨時都有跌倒的可能。基督徒一方面感到聖靈的提示,另一方面又感受到那惡者的誘惑,到底要跟隨基督還是跟隨那惡者,要活出基督的樣式還是被那惡者擄去,這的確是一場不容易的仗。有些人覺得這場仗很辛苦,保羅沒有說不辛苦,但他說:「好正」,就正如喜歡踢足球的人落場踢波,雖然筋疲力盡,但卻感到「好正」。保羅啟發我們,可以用這種態度去投入人生,守住初心,盡力參與,到最後,我們向上主說:「這場競賽很多挑戰,真不容易,但「好正」」。

 

第二個名詞是「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的「路」,原文只有「路程」和「完成」這兩個字。保羅的「路程」是甚麼呢?

使徒行傳20:2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只要走完我的路程,完成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分,為神恩典的福音作見證。

 

當保羅說「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一方面表示完成了他領受的人生使命,另一方面,為了完成使命,他也真的跑了很多路。他走遍耶路撒冷、敘利亞、土耳其、希臘和羅馬。保羅知道自己「當跑的」是甚麼路,我們知道自己「當跑的」是甚麼路嗎?有人的路容易一點,有人的路比較艱難,其實可能都是「你睇我好,我睇你好」而已。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有人一面跑一面欣賞沿途風光,各適其式都同樣適宜。重要的不是快慢,而是沒有誤入歧途,也沒有放棄。保羅深信沿路有基督陪他跑,也深信在終點有人等著他分享完成的喜悅。

 

第三個名詞是「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的「信」,原文也是兩個字,分別是「信心」及「持守」。持守信心到最後原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保羅在下文提到一些持守不到信心的例子:

4:10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

4:14-15銅匠亞歷山大……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到最後的日子仍能說「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其實是不容易的事。試看看聖經中著名的大衛王,他曾經是優秀的戰士、出色的君王,專心倚靠上帝。然而,後期的大衛卻弄得家破人亡,宮廷內亂,謀朝篡位,造成國家動盪,人民受苦。他的繼任人所羅門王又怎樣呢?他智慧超群,締造了以色列的全盛時期,並且建造聖殿。然而,晚年的所羅門王可以用白居易的兩句詩來形容:「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列王紀上說他有700位妻子和300位嬪妃,這些外邦公主和妃嬪帶來偶像崇拜,耶路撒冷附近充斥著祭祀偶像的丘壇。從大衛王和所羅門王可見,保住晚節其實是不容易的。最近讀到吳思源先生在基督教週報的短文,名為Finishing Well,有幾句如此說:

 

「曾立華牧師的安息禮拜,有逾千人在炎日下出席。有送花的店員問我,這位牧師是甚麼來頭的大人物?為甚麼有那麼多人來?我說他不是甚麼大教會的大牧師,也不是蜚聲國際的大佈道家,是他一生忠心的服事和崇高的品格,贏得無數人的愛戴。他的二兒子特別為父親創作了一首詩歌,歌名是“ Finishing Well”,在安息禮中獻唱。他說這是父親一生持守的信念,行事為人要貫徹始終,堅持到底,圓滿完成。真的,人生除了要活得好,同樣要完成得好。廣東話有句說話叫「衰收尾」,比「功虧一簣」更加糟糕。曾牧師語重心長勸喻我們做人要finishing well,而他自己更加是身體力行。」

 

四.牽掛仍然是人

雖然說「死之前要做的多少件事」多數都和個人想望有關,但有臨床觀察指出人在閉起雙眼前其實最掛念的仍然是人。在美國有一位87歲的老人家希望在他生命最後時刻被親人環繞,並且能再喝上一口自己最心愛的啤酒。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在家人的簇擁下,有說有笑,一起回憶曾經度過的幸福時光。他的兒子用鏡頭記錄下這寶貴時刻,並把照片在自己家人朋友圈上分享。這張在生命最後時刻和家人一齊品嚐啤酒的照片傳開了,引起眾多陌生人的共鳴,紛紛表示得到安慰及啟發。在保羅的信中,我們看見他在離世之前也想見一些人、想起一些人。

 

第一,他想見提摩太和馬可:

4:9你要趕緊地到我這裏來。

4:11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

 

第二,他想到隊友:

4:11獨有路加在我這裏。

4:10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

4:12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第三,他還想起令他難受的人:

4:10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

4:14銅匠亞歷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

 

人生就是如此,有令你想見的人,也有令你難受的人。有人認為人生走到最後一程,應該甚麼也放下,無牽無掛地離開才美滿。如果仍有牽掛又如何呢?有人認為應該放下仇怨,無所執著地離開才是福氣。如何仍然不能忘記又如何呢?孫中山先生離世之時對局勢仍然憂心忡忡,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保羅何嘗不是仍然掛心如樹苗初長的各地教會呢?他為甚麼仍然記住那些離經叛道的人呢?

4:15你也要防備他,因為他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

 

他為的是要提醒提摩太,保護如幼樹苗般脆弱的初期教會。用孫中山先生遺言的格式重述保羅對提摩太的話,可以這樣說:「教會尚未穩健,提摩太仍須努力」。

 

五.最終把自己交托給誰?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豪言壯語。然而,說出這番豪言壯語的保羅並沒有報喜不報憂,沒有美化自己的狀況:

4:16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

4:17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

4:18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凶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

 

生命的路途上有機會遇到離棄自己的人,有機會遇到諸般凶險。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或輕或重,誰人不是如此的呢?

 

保羅如何面對呢?「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保羅懷著甚麼信念面對呢?「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凶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在閉起雙眼前,無論我們尚有多少件死之前要做的事未完成,或者仍然掛念著甚麼人,保羅提示我們轉念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把自己交托給誰呢?保羅已經尋找到答案,他把自己交托給上主,他深信縱使他自己仍有牽掛,對於某些人及事仍然不能忘懷,他可以把這些人和事交托給上主,也把自己交托給上主,在上主裏面可以接納一切,融和一切,就算人間未臻圓滿,在上主裏面最終必然圓滿。讓我們以保羅這句滿懷信心和期盼的話作結:

4: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